台灣討論解封之餘 也應該訂出監測疫情的指標
才能知道何時須要再收緊
送上昨晚的podcast!
媒體報導,12日之後中央傾向維持全國疫情警戒三級,但將會對部分產業開始鬆綁,目前評估首梯次是「餐廳、小吃攤、電影院」,接著才評估課輔、幼教等教育單位;以餐飲業來說,目前中央已初步擬定相關防疫指引,規劃在3項管制下開放內用,包括「限制人流、停留時間及用餐方式」,室內必須裝設隔板、食物以套餐為主,並持續進行簡訊實聯制,相關措施會再與指揮中心討論定案;至於夜市及市場本來就沒有強制要求停業,但仍禁止內用、試吃或邊走邊吃,並須配合實聯制。
台灣目前一窩蜂的討論解封。訂出種種解封後的措施固然重要,但我個人建議也應該訂出監測疫情的標準,才能知道何時須要再收緊。
以東京為例,從一年前的第一波疫情結束以來就訂出了七個指標,主要分感染狀況還有醫療提供體制兩方面來監測。只要這些數字有上升,專家們會研判管制措施需要升級,當然這些數字很難訂,但我們可以試著訂出符合我們國情的數字。而不是原本第三級所訂的"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,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"而已。
最少最少,可不可以給我們分縣市的,七日PCR陽性率圖表呢?每天各縣市做了多少的PCR,多少確診,陽性率的變化如何,一目瞭然,不是很好嗎?
唐鳳政委,忙完了疫苗預約系統,這個可以也拜託您嗎😅